Linda Fried提出的「衰弱表型」五種指標 圖/北市聯醫提供

中醫揭「衰弱」之謎 傳統虛證與現代症候群的相似性

【商務時報 程婷/臺北報導】在傳統中醫中,「衰弱」被視為「虛」證的表現,無論年齡大小皆有可能發生。這種「虛」證可為局部或全身性的,類似於現代醫學中的「衰弱症」。例如,COVID-19感染後,雖然身體恢復,但患者可能仍感呼吸困難、體力不足,這就是虛證的一種體現。隨著年齡增長,人體機能的衰退也是「虛」的表現之一。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主治醫師趙品諭從傳統中醫的視角,重新詮釋現代醫學所定義的「衰弱症」,將其與中醫的「虛」證相對比。趙醫師指出,隨著年齡的增長或疾病的發生,人體器官功能或代謝會逐漸減弱,這在中醫裡被稱為「虛」,類似於現代醫學的「衰弱症」是種綜合症候群。

衰弱症狀有哪些?中醫重塑健康新方向

衰弱以現代醫學來說,主要是物理性的症狀,例如體重減輕、手腳力量變差、活動力下降等,而以傳統醫學的角度來論,牽涉的是氣血足不足夠,陰陽平不平衡,其表徵大多食慾差、消瘦、氣短、面色憔悴、乏力伴隨手腳冰冷、失眠、盜汗或多汗、頻尿等。

針對虛弱表現,趙醫師提出一套中醫治療策略,可分為飲品保健與運動保養。治療上,基本就是針對「虛」進行補,藥材使用常見有蔘、山藥、枸杞、黃耆、當歸等,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也都有煎煮好的即飲包,像是生脈飲就有西洋蔘的成分,養筋壯骨調理有山藥、黃耆、枸杞等,加味四物湯有當歸等成分,民眾可透過與中醫師討論,找到合適的藥補方向。

助好眠飲即飲包。圖/北市聯醫提供
助好眠飲即飲包。圖/北市聯醫提供

此外,他還推薦簡易的呼吸運動與深蹲運動,這些方法不僅能調節氣血、陰陽平衡,還能有效改善衰弱的體能狀況。趙品諭很推薦透過八段錦這類的運動來保健,後來發現太過繁雜,尤其對於衰弱的人而言,要讓他們動很多是有難度的,因此思考簡化後,推薦兩種居家活動來幫助。

  • 呼吸運動:坐在椅上,椅子最好挑座墊軟硬適中,坐板沒有傾斜,有無靠背皆可,雙腳自然垂地,調整骨盆位置,肩膀放鬆,然後縮下巴,微挺胸,只靠鼻部進行呼吸訓練,活動重點是吸氣跟呼氣時,肩膀不能有起伏,在吸氣時必須把腹部甚至骨盆腔撐到最大,呼氣時壓到最扁,從而透過氣的運作,可以幫助橫膈膜與腹部活化。
    深蹲運動:身體靠著牆壁,膝蓋盡可能彎曲至90度,放鬆腰背,但腹部、大腿、臀部、甚至骨盆用力,做靠牆深蹲的訓練,只要維持這個姿勢即可,先試著維持1分鐘,然後在慢慢拉長時間或增加次數,可以幫助訓練核心肌肉來強化身體。

趙醫師也特別提醒,除了身體上的保健,精神健康也不容忽視。對於那些因為身體虛弱而出現精神衰弱的人群,趙醫師建議使用含有酸棗仁、合歡皮的助眠茶飲以及含遠志、麥芽的抗憂解鬱茶等。

趙品諭強調,雖然衰弱症主要被視為老年人問題,但現代許多中壯年人因疾病或生活壓力,也可能出現“衰弱前期”的徵兆。趙醫師呼籲大家積極預防,並根據Linda Fried提出的「衰弱表型」五種指標及時進行調理,以維持最佳健康狀態。

Linda Fried提出的「衰弱表型」五種指標 圖/北市聯醫提供
Linda Fried提出的「衰弱表型」五種指標
圖/北市聯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