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患者術後感染喪命,家屬控訴院方卸責。Photo by Anna Shvets

醫療悲歌再現:基隆患者術後遭感染 家屬控訴醫院推卸責任

【商務時報 程婷/基隆報導】今年8月,一場原本應該拯救生命的微創頸椎手術,卻在基隆某醫院變成家屬心碎的悲劇。面對這起醫療糾紛,家屬的憤怒與失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病患開刀源自於年長患者的頸椎不適。基隆某醫院的知名顏姓醫師建議,進行微創頸椎手術,並保證手術後腰部和手部的麻木感會有所改善。然而,患者在手術後不久就開始出現喉嚨痛、食慾不振、發燒和嘔吐等症狀,隨後被診斷為細菌感染和急性腎衰竭。醫生和醫院對這一系列併發症的處理令人質疑,患者最終因感染併發症去世。

家屬對醫院的處理方式感到極度失望。他們指出,醫院在術後並未對感染情況進行充分通報,而在患者出現急性腎衰竭後,僅在原健保病房內放置隔離桶,並未詳細告知感染的嚴重性。更讓人心寒的是,醫生的回應不僅冷漠無情,還將責任推給患者的身體狀況,聲稱「高雄塞車不能牽拖台北車禍」。

「我們的母親原本是健康的,她進了基隆某醫院,卻再也無法走出來!」家屬激動地表示。醫院方面則以病人隱私權為由,拒絕提供具體的病情說明,並表示會繼續關懷家屬,努力化解疑慮。這起事件讓人深思,在醫療過程中,如何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權益,避免類似的悲劇重演。基隆某醫院的醫療糾紛也引發社會對醫療質量和醫患關係的廣泛關注。

醫病權力失衡:術後感染致死 醫療透明度仍待改善

醫病關係的不對等往往在醫療悲劇中暴露無遺。在面對病痛與生死的重大抉擇時,患者和家屬通常依賴醫生的專業判斷和誠實溝通。然而,當醫生未能充分解釋手術風險,並在出現問題後推卸責任時,這種不對等的權力結構不僅加深病患的痛苦,也讓家屬在脆弱的情況下感到被背叛。這種不對等的關係使得患者與家屬無法有效維護自己的權益,並在面對問題時,缺乏應有的支持和透明度,讓人深感醫療系統需要重新檢討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