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群必看!頭頸保暖有學問 錯誤方式恐讓中風機率翻倍
隨著冬季寒流來襲,氣溫驟降之際,中風的發生率呈現顯著攀升趨勢,成為威脅民眾健康的重要隱憂。亞東醫院神經醫學部醫師徐仁佑指出,低溫對血管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特別是腦出血型及栓塞型中風的風險在寒冷天氣下顯著增加。他提醒民眾,除了做好保暖措施外,更應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血管健康管理,才能全面降低中風發生的可能性。
冷風來襲 血管承受更大壓力
研究顯示,當氣溫降至攝氏20度以下,心房顫動引起的血栓性中風風險顯著升高,氣溫若進一步低於10度,腦中風的發生率更急遽飆升。徐仁佑強調,低溫容易導致血管收縮,進一步使血壓升高,增加腦部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徐仁佑呼籲民眾在寒流來襲期間務必提高警覺,尤其是已有高血壓、糖尿病或高血脂病史的患者,更需妥善管理自身健康,防止疾病惡化。
室外保暖全面防護 室內溫差勿輕忽
天冷時,如何正確保暖至關重要。徐仁佑指出,除了穿著厚實的外套、手套和毛襪,頭部與頸部的保護尤為關鍵。外出時應佩戴帽子與圍巾,以減少熱量流失並減輕血管負擔。同時,室內環境的溫差也可能對血管健康造成不良影響,例如起床時的寒冷刺激、進出浴室的溫差變化,都可能引發血管收縮與心血管負擔。徐仁佑建議,可利用暖氣設備或浴室防水暖氣機調節溫度,確保溫暖舒適的居住環境。
血管健康需從生活習慣著手
保暖固然重要,但預防中風更需從根本上守護血管健康。高血壓、高血脂與高血糖是導致中風的主要原因,而不良生活習慣如缺乏運動、攝取高脂肪高糖分飲食,則是三高的重要誘因。徐仁佑建議民眾培養規律運動的習慣,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慢跑或騎自行車等,以幫助調節血壓及促進血液循環。此外,日常飲食應以低油、低鹽、高纖為原則,避免攝取過多精緻糖分,從而減少代謝性疾病的風險。
定期檢查 及早介入
針對代謝症候群高危險群,徐仁佑特別提醒,男性腰圍若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或BMI指數高於27,即屬於代謝症候群的高風險族群。他建議民眾透過定期健康檢查監測血壓、血脂及血糖數值,並持續追蹤體重與腰圍變化。一旦發現異常,應盡早尋求專業醫療評估,進行適當的治療干預,以減少中風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快速辨識中風 黃金救援刻不容緩
中風發生時,及時搶救是降低腦細胞損傷的關鍵。徐仁佑建議民眾記住「微笑、舉手、說你好」的辨識口訣:若發現臉部不對稱、手臂無力下垂或言語不清,應立即撥打緊急救護電話送醫。此外,若伴隨突然暈眩、步態不穩、視力模糊或手指操作不靈等症狀,也需提高警覺,切勿掉以輕心。中風的治療黃金時間極為有限,若能在發病後3至4.5小時內接受血栓溶解療法或其他專業醫療處置,可大幅降低致殘率並提高復原機率。
冬季健康防護:掌握保暖與血管雙重策略
寒冷冬季不僅考驗著人體的耐寒能力,更對血管健康提出嚴峻挑戰。徐仁佑呼籲,防止中風應採取「內外兼顧」的防護策略:外在做好頭頸與全身的保暖措施,內在則從改善飲食、增加運動及定期檢查入手,進一步降低慢性疾病風險,守護血管與心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