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科醫師龔瑋翎表示,偏頭痛常因交感神經亢奮引起,長期未妥善處理可能衍生憂鬱、失眠等問題,進而影響腸胃功能,誘發腸躁症或更嚴重的胃潰瘍。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

每10人就有1人頭痛 醫師教你如何一招搞定

40歲的林小姐,從青春期開始就飽受頭痛困擾,近期病情惡化,每天頭痛難耐,連腸胃也受到影響,導致工作表現大不如前。她尋求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科幫助,經住院三天治療,使用新型藥物並結合肉毒桿菌注射,頭痛和腸躁症問題大幅改善,連思考都變得更清晰,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神經科醫師龔瑋翎指出,偏頭痛常因交感神經亢奮引起,長期未妥善處理可能衍生憂鬱、失眠等問題,進而影響腸胃功能,誘發腸躁症或更嚴重的胃潰瘍。長期服用止痛藥雖能暫時緩解症狀,卻可能損害腎臟功能,反而加劇病情,正確使用預防性藥物才是減少頭痛頻率的關鍵。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科醫師龔瑋翎表示,偏頭痛跟過敏一樣,在台灣平均每10人中就有1人受偏頭痛困擾,許多患者處於經濟主力年齡,若未妥善治療,不僅影響工作成效,甚至影響家庭生活及人際關係。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科醫師龔瑋翎表示,偏頭痛跟過敏一樣,在台灣平均每10人中就有1人受偏頭痛困擾,許多患者處於經濟主力年齡,若未妥善治療,不僅影響工作成效,甚至影響家庭生活及人際關係。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

根據統計,偏頭痛是全球十大常見疾病之一,台灣每10人中即有1人罹患此病,尤以經濟主力人口為主,對工作、家庭和社交關係產生深遠影響。然而,過去十年偏頭痛治療技術日新月異,新型CGRP通道拮抗劑的問世,為患者提供更多選擇,雖部分藥物需自費,但效果顯著,許多過去治療無效的患者重新獲得生活品質改善的機會。

龔瑋翎進一步說明,偏頭痛與生活壓力、咖啡因攝取過量及睡眠障礙密切相關,治療除了依賴藥物和注射療法,也需配合日常生活習慣的調整,例如規律運動、壓力管理等,以降低復發風險。除了藥物和注射療法,生活調整同樣重要,例如減少咖啡因、建立規律運動習慣、紓解壓力等,都能有效減少頭痛發作的頻率。神經科主任陳睿正呼籲,偏頭痛治療沒有一套通用標準,每位患者都需要專業醫師依個人病情訂製療程。本院提供專門的偏頭痛門診,讓患者與醫師密切合作,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讓生活再次恢復活力與輕鬆。